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5, 4. 2 AM 00:41 Wednes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外電

  2025, 3. 28  Edit this Page


最新研究揭密鳥類大腦
鸚鵡一個特定腦區的工作方式與人腦言語相關腦區相近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一篇神經科學論文稱,鸚鵡和人類產生複雜聲音的大腦機制相似。

這項研究揭示了虎皮鸚鵡(一種能模仿人類說話的鸚鵡物種)一個特定腦區的工作方式與人腦言語相關腦區相近,因此,鸚鵡可能會是研究言語和開發言語治療的良好模型。

該論文介紹,人類言語是一種複雜的交流形式,需要精準控制發聲器官來產詞匯,人類不是唯一能夠發聲的生物,鳥類也能以這種形式交流,但方式不同,其中,虎皮鸚鵡能夠發出許多種聲音,包括模仿人類說話,讓研究者推測這些鳥類與人類發聲背後的神經過程可能類似。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ZetianYang和MichaelA.Long研究了鸚鵡和鳴禽(斑胸草雀,與虎皮鸚鵡相比發聲學習能力有限)的神經記錄,以揭示大腦如何編碼發聲,他們發現,這兩種鳥用不同的腦區控制發聲,其中,虎皮鸚鵡用前弓狀皮質的中央核,它經腦幹連接鳥的鳴管(鳥的發聲器官),從而產生多種不同發聲。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他們這項研究揭示了鸚鵡如何學習發出更複雜的聲音序列,提高了鸚鵡作為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類言語產生和交流障礙的可能性。

《自然》同期發表同行專家的“新聞與觀點”文章指出,虎皮鸚鵡的研究成果,不僅加深了神經科學家對發聲學習的了解,這也使得說人“小鳥腦子”(birdbrain)可能其實是一種讚美。


↑圖說:虎皮鸚鵡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物種,它們使用靈活的聲音來相互交流(供圖)









 

 
  綜合新聞


南投縣兒童節模範兒童表揚大會
南投縣長許淑華頒獎表揚155位模範兒童


清明連假搭客運免塞車公路局規劃多項優惠措施省荷包

血漿置換術搭配胸腺切除
南投醫院助重症肌無力患者改善


陶異星漫遊開幕
蘇副市長:用童趣視角讓陶藝貼近日常生活


台南震災修繕補助已核撥一億七千多萬
黃偉哲:持續加速撥款進度


雲林五大文化基地榮登首屆「百大文化基地」 名單
展現深厚文化底蘊


桃市青年局成立10週年
主題曲《桃青夢想家》正式發表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