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4, 5. 21 PM 23:38 Tues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外電

  2024, 3. 15  Edit this Page


3D列印有望促進醫學發展
借助新技術 快速創造出形狀更複雜的微型顆粒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術——卷對卷連續液體界面生產(r2rCLIP),其每天可打印100萬個極其精細且可定制的微型顆粒,這一成果有望促進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發展,相關論文13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3D打印技術製造出的微顆粒廣泛應用於藥物和疫苗輸送、微電子、微流體及複雜製造等領域,但大規模定制生產此類顆粒極富挑戰。

r2rCLIP是基於斯坦福大學迪西蒙尼實驗室2015年開發的連續液體界面生產(CLIP)打印技術,CLIP可利用紫外線光照,將樹脂快速固化成所需形狀。

最新研究負責人、迪西蒙尼實驗室詹森·克南菲德解釋說,他們先將一張薄膜送入CLIP打印機,在打印機上,數百個形狀被同時打印到薄膜上;隨後,整個系統繼續清洗、固化並移除這些形狀,這些步驟都可根據所需形狀和材料進行定制;最後,薄膜被卷起,整個過程因此被命名為卷對卷CLIP,能大規模生產形狀獨特、小於頭髮寬度的顆粒。

研究人員表示,在r2rCLIP面世前,如果想打印出一批大顆粒,需要人員手動處理,這個過程進展緩慢,現在,r2rCLIP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每天製造出多達100萬個顆粒,借助新技術,他們現在能利用多種材料,快速創造出形狀更複雜的微型顆粒,如利用陶瓷和水凝膠製造出硬顆粒和軟顆粒,其中硬質顆粒可應用於微電子製造,而軟顆粒可應用於體內藥物輸送。

研究團隊指出,現有3D打印技術需要在分辨率與速度之間找到平衡,有些3D打印技術可製造出更小的奈米級顆粒,但速度較慢;有些3D打印技術能大規模製造出鞋子、家居用品、機器零件、足球頭盔、假牙、助聽器等大型物品,但無法打印出精細的微型顆粒,而新方法在製造速度和精微尺度之間找到了平衡。


↑圖說:3D列印技術(資料圖)









 

 
  綜合新聞


南投縣第64屆科展頒獎 7件作品勝出進軍全國賽

信義分局原住民自製獵槍安全宣導短片
2天內點閱數破萬廣受好評


合歡山松雪樓歡迎公務人員來住宿、放輕鬆

2024竹山國際茶道節盛大開幕 品味茶道警惕詐騙

中華郵政推動公平待客文化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中鋼集團教育基金會攜手張正傑老師重啟「監獄音樂會」演出
優雅美妙旋律再次感動人心


臺灣首次生成式黑客松應用競賽落幕
讓下世代新創獨角獸起步


台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大廳 文創藝角夏季新展
萌寵當道 祝福相隨「有狗愛臺南400」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王清峰拜會花蓮縣長徐榛蔚
全力支持花蓮災防建設


嘉大攜手大林慈濟醫院簽署MOU
共創醫療人才培育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