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外電
|
中國10年研究成功複製野生玉米基因 從野生玉米中複製出控制玉米高蛋白品質形成和氮素高效利用的關鍵變異基因Teosinte High Protein 9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召開“野生玉米高蛋白優異基因資源挖掘與利用新突破”新聞發布會。
該中心巫永睿研究團隊與上海師範大學王文琴研究團隊合作,成功從野生玉米中複製出控制玉米高蛋白品質形成和氮素高效利用的關鍵變異基因TeosinteHighProtein9(THP9),該基因可提高玉米中氮的同化效率,使蛋白質含量大大提高,將該基因導入玉米自交系B73後,種子蛋白質含量增加約35%,根中氮含量增加約54%。
科研人員從2012年開始進行玉米高蛋白供體材料的尋找、蛋白含量測定、遺傳分析以及群體構建,歷經10年終於取得突破,研究論文於17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業界專家高度評價,這項工作展示了將野生祖先的遺傳變異引入優質作物的巨大潛力,有助於促進更可持續的農業和保障未來的糧食安全。
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含量較低,因此飼料中需要補充大豆蛋白,然而中國的大豆嚴重依賴進口,因此提高玉米蛋白含量有助畜禽養殖業和飼料加工業的健康發展。
巫永睿團隊研究結果顯示,當氮肥減少時,高蛋白玉米生物量和正常施肥的普通玉米沒有明顯變化,培育高蛋白玉米,可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在低氮條件下促進玉米高產、穩產,對減少化肥施用、降低種植成本,從而減少環境污染,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圖說:玉米是世界上最高產的農作物之一,也有“飼料之王”之稱(資料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