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兩岸攝影家深入滇西采風 參訪抗日戰爭紀念碑菩提寺佛光寺五雲寺
【記者廖武龍台北報導】由海風出版社舉辦的“兩岸攝影家•兩岸行”系列活動,兩岸攝影家走訪位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鎮菩提寺、佛光寺、五雲寺、中緬友誼長青樹、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等,留下許多深刻記憶。
海風出版社表示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位於雲南省德宏州首府芒市的東南角,距當地著名旅遊景點勐巴娜西的直線距離不超過四百米。 紀念碑是為紀念當年的抗日遠征軍而立的。
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入口在公路旁邊的一片竹林里。 進去後遠遠就能看到高台上聳立的原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宋希濂題詞“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 高台前有分段的台階,拾階而上即可逐漸看到紀念碑全貌。 台階兩側修竹環繞,植被茂密。 台後是二公山,連綿幾個山頭都是橡膠樹構成的茫茫林海。 沿台階上到高台後,即可看到紀念碑全貌。 紀念碑分三層,底座呈八角形,鑲嵌有四塊碑文。 中層是一個四邊形方台,上面是四稜柱的碑身,四面刻有碑文。
中國遠征軍修築滇緬公路。 來自滇西28個縣的20萬民眾在抗日救國信念鼓舞下,自帶口糧和工具,風餐露宿,劈石鑿岩,歷時10個月,在高山峽谷激流險灘上,沿滇西...,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 這段抗日戰爭歷史讓參訪攝影家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攝影家們還參訪當地許多寺廟其中潞西傣族、德昂族信奉小乘佛教,因而奘寺眾多,幾乎每個村寨都建有奘寺,且大多奘房相鄰,輝映成趣,也有塔寺分離,獨放異彩。 在潞西市芒市鎮正南路中段,有一座蒼勁古樸的寺廟建築群落,它與眾多的小乘佛教“奘寺”風格迥異,又與內地漢族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 一般的傣族小乘佛教“奘房”(佛寺)大抵為方形獨間幹欄式木結構,菩提寺卻在主房兩側各增一偏廈,猶如兩翼緊銜主房,形成三個獨立而又相連相通的佛殿。 而一般的漢族大乘佛教佛寺大抵為四合院式。 菩提寺正殿供奉的釋迦牟尼像前下方的兩菩薩也不是普賢和文殊,左邊一尊頭戴金盔,右手執筆左手執薄,名叫“威士眾”,意為司善惡之神;右邊一尊赤著雙腳,腳邊擺著水罐,手理長發作滴水狀,名叫“南娃宋特妮”。
傣語稱為“奘相”,意為寶石寺,而菩提寺一名得名則有其根源:那是1940年中國佛教協會等慈大法師到潞西芒市奘相寺講經時,一進山門見門前有株菩提樹,遂提議以樹為該寺名,以便讓其他民族也方便記稱此寺,久而久之,除當地傣族還稱其為“奘相寺”外,其他民族和外地遊客都只知道該寺為“菩提寺”了。
圖說:兩岸行參訪滇西抗日戰爭紀念碑等。 〈圖蔡登輝提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