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王源堂老師柴燒札記新書簽名分享會 基本上是以對柴燒剛入門的陶友為對象而寫的
【記者廖武龍台北報導】王源堂老師柴燒札記新書簽名分享會假湖口舉行,柴燒的實戰經驗和他個人的實際操作的心得提供分享與交流對喜歡柴燒的陶友都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王源堂老師表示柴燒陶之美,在於燒窯者與大自然,經由土、火、柴、窯關係的結合,共同創造出美妙的紋理
,使陶器呈現出多變而流動的天然色澤與紋路,並帶來許多令人驚喜「自然釉」獨一無二的精彩作品。 因為柴燒陶將近一週,薪柴從不間斷,每件作品的色澤也變幻莫測,取決於自然落灰與火痕烙印,變幻莫測的窯變萬象,都是柴燒陶正常的自然工藝痕跡,非瑕疵品。 柴燒窯燒成作品,每一款都是獨一無二優質的,無法預測指定,如此更顯現它的珍貴。
王源堂老師表示這本札記的內容,基本上是以對柴燒剛入門的陶友為對象而寫的,剛柴燒的陶友,眼中的一切
都是新奇,心中一定充滿各式各樣疑問,但截至目前為止,柴燒界少有通用的工具書,也少有完整的教程,窯場所有的作業及技法,以及所有現場的判斷及處置,幾乎都是在現場以口耳相告的形式被輾轉相傳的,由於柴燒的過程長達兩三天以上,用柴,天候,人力的變數多,又由於每個窯的結構及尺寸形成了不同的窯性,再加上各主導老師主觀上所追求的美的形式也不同,甚至燒窯團隊成員的心性及個性也不同,因此各窯場的燒法也就在經驗的累積之下,漸漸內化為該窯該團隊的慣常操作方法。
可是也就因為因此,甲窯的慣常工作方法及方式,雖然可以成功的適用於甲窯甲團隊,但就不見得適用於燒乙窯的另一團隊所以他個人從33座不同窯的250次燒窯經驗中,企圖將各窯的慣常燒窯法及排窯法分解出隱含的因子及條件,再以最簡單的數理形式將之統合整理成可以廣泛說明柴燒操作的圖文。
王源堂老師說因為是對柴燒操作以數理形式做的整理,所以對柴燒的老手來說,說不定也能在想法提供一點點撞擊的火花,或是能拋磚引玉,可以讓柴燒界有更多工具書或參考書可用。
圖:王源堂老師柴燒札記新書簽名分享會假湖口舉行。 〈圖駱俊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