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東南科大表演藝術系「藝起傳愛・溫暖病房」用表演擁抱生命每一刻
【記者林富貴/新北市報導】來自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的學生,走進醫院,用笑聲、用表演、用真心,點亮一個又一個病床前的眼神。
名為「藝起傳愛・溫暖病房」的關懷展演,是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的行動之一。 透過小丑、默劇、魔術、音樂等表演形式,學生將自己平日在課堂中所習得的藝術語言,轉化成療癒的力量,進入病房的交誼廳,與病患進行最真實的互動。 最令病房裡孩子與家屬難以忘懷的,是表演者「流浪先生:黃崇竣」。 他以紅鼻子小丑造型現身,沒有台詞對白,而用最純粹的肢體、眼神與表情,展開一段獨角戲般的溫柔旅程。
「我以為他已經不會笑了…」一位患有疾病的病童,已經在醫院住三個月。 媽媽說,他因身體的不適而變得安靜而憂鬱,「每天陪他,最常見的就是垮著的表情…」但就在那天,病童看著流浪先生的表演,從微微揚起的嘴角,到最後忍不住拍手與大笑,那一刻,媽媽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我真的以為,他已經不會笑了。 謝謝你們,讓我看到我的孩子,像孩子一樣笑了。 」媽媽激動地分享。
像這樣的畫面,在每一位病患的眼神接觸,都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也有許多病患原本抗拒互動,但當音樂響起,當小丑在默默地送上燦爛的笑容,原本冷漠的臉龐,也漸漸展現出微笑的弧度。
「我們不是要表演給他們看,而是想要『陪』他們一起走過。 」表演者黃崇竣分享他的心境。 表演者與觀眾的關係不再是舞台與觀眾席,而是面對面的生命共振。 即便沒有華麗的燈光與劇場效果,但在病房之間誠懇的「表演」,都直指人心。
展演活動觸動病患與家屬的心,也深深影響著參與的人。 許多的分享回饋提到,第一次體會到「表演」並不是為了掌聲,而是陪伴;不是要「表演得多好」,而是能否「真誠地給予溫暖」。 這些微小的、無法量化的片段,正是藝術最珍貴的價值。 而這份價值,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行動,正在東南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中,慢慢發酵、擴散。
讓表演走入生命,「藝起傳愛・溫暖病房」不是單純一場活動,而是一種讓表演藝術教育走進真實人生的實踐。 戴上小丑的紅鼻子,走進陌生的病房,說一個不用說出口的故事,只為換來一個笑容。 藝術不再只是課堂中的技能,而是改變世界的方式。 影響的力量,不需要震耳欲聾的掌聲,只需要聽到一句:「謝謝你,我今天好像真的比較不痛了。 」而這一句話,已足夠讓表演藝術獲得真正的價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