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5, 2. 9 AM 01:50 Sun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2025, 2. 8  Edit this Page


工藝中心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共推「野芭蕉的形狀」展覽深化臺日纖維工藝交流

【記者李光曜/草屯報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合辦策劃之「野芭蕉的形狀」展覽現正於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展出中,其中配合展覽辦理之「野芭蕉的形狀」講座及工作坊,日前於工藝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及草屯技術組纖維研發實驗室舉辦,計有30多位學員參加共同探討臺日纖維工藝領域。

工藝中心陳殿禮主任指出,「野芭蕉的形狀」講座及工作坊特別邀請來自日本沖繩「染織工房バナナネシアでは」福島泰宏及福島律子二位工藝師來臺參與,講座由福島泰宏老師及臺灣纖維工藝師陳淑燕主講並分享沖繩及臺灣在推動芭蕉及香蕉絲工藝的發展歷程;工作坊活動則由福島老師以沖繩及臺灣的芭蕉進行示範,分析比較臺日纖維材料的差異性,讓學員深入理解不同地域的芭蕉纖維取纖方式、造紙技術及沖繩特色傳統工藝紅型的工序工法等,除深化臺日纖維工藝領域交流,亦推廣日本沖繩當地的芭蕉提取纖維技術,並期盼在其他擁有芭蕉成長環境之亞熱帶國家能獲得相關領域專業知識。

日本沖繩的芭蕉布以芭蕉纖維製成,是當地歷史悠久且具代表性的纖維工藝品。
臺灣早期則已有花蓮新社的噶瑪蘭族利用香蕉絲纖維來織布,而噶瑪蘭族也是目前臺灣原住民族群中唯一仍使用香蕉絲編織的民族。
香蕉絲纖維可應用於製成各式生活用品,另外也結合天然染賦予香蕉絲線各種不同色彩,使編織紋樣可有更多種變化性。
總的來說,芭蕉和香蕉的多重用途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無論是作為食物還是工藝材料,都展示了人類如何巧妙地運用自然資源,創造出既符合實用需求又具美學價值的物品,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此次芭蕉工作坊中運用來自沖繩、臺灣、印尼及泰國等不同品種的芭蕉,讓學員比較纖維的差異,其中最好的纖維可用來捻線織布,其次用於造紙材料,可為造紙工藝提供更多元選擇,因芭蕉纖維具有一定的強度,為製作工藝品的天然材料又兼具環保與功能性,其可再生性及對環境友好特質將成為永續工藝的重要選擇,透過辦理工作坊活動推廣臺日芭蕉/香蕉纖維工藝並結合環保、教育與文化模式,正是當代工藝永續發展的重要實踐行動之一。



圖:「野芭蕉的形狀」講座及工作坊參加學員共同探討臺日纖維工藝領域合影。
(記者李光曜/攝)











 

 
  綜合新聞


南投縣「2025金蛇獻瑞新春文薈」活動盛大登場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新春團拜賀新歲
李政賢分署長送上新春祝福凝心聚力展未來


工藝中心與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共推「野芭蕉的形狀」展覽深化臺日纖維工藝交流

黃銘家個人油畫創作展
雲林文化觀光處展覽館2樓展出


用音樂服事教會
嘉基特邀國際小提琴家徐升晴 《蛻變》之夜 免費入場!


書法大師洪啟義以竹筆開創書法新天地
竹筆書法展將在江山如此多嬌藝術館展出


臺灣近代畫作郵票 (114年版)

學甲大灣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意願調查
2/10~14每日上午駐點學甲大灣清濟宮諮詢服務


南市府觀旅局推薦魚頭君水上氣偶展
讓大家有不一樣的遊河氛圍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