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2024神工傳藝於文觀處開展 縣長張麗善邀民眾體驗傳統工藝「厚工」的文化美學
【記者譚國民/報導】2024神工傳藝-《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特展》3日舉行開幕茶會。 縣長張麗善表示,今年滙聚包括粧佛、獅頭、紙塑神像、廟宇彩繪、剪粘、鑿花、燈籠、藝閣、交趾陶等領域、18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近70件經典之作,展現雲林傳統藝術之美與深厚底蘊,歡迎全國民眾來雲林縣文化觀光處一樓展覽館,欣賞文化歷史與精工藝術盛宴。
今年度新增兩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分別是以精湛獅頭製作技藝聞名的鍾進權,以及復興紙塑神像古法工藝的蔡爾容。 張麗善縣長親自授證,感謝他們不僅延續了雲林的傳統工藝,更為文化創新注入了新能量,為文化傳承做出卓越貢獻。
2024神工傳藝-《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特展》於11/29日展出至12/15日。 今天茶會包括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北港鎮長蕭美文、鎮代會主席黃美蘭、斗六市代表會黃尤美,與包括蔡爾容、吳登興、鍾進權等參展大師及眾多傳統工藝家到場共襄盛舉。
張麗善指出,雲林縣是宗教大縣,也是傳統工藝滙聚之地。 包括剪粘、彩繪、大木作、小木作、錫雕、交趾陶、燈籠等都有傑出的大師,他們承先啟後,承繼傳統工藝文化及技術,融入當代藝術美學,將技藝發揚光大,繼續傳承,盼透過特展感謝他們對傳統工藝及文化傳承貢獻。
張麗善表示,神工傳藝展示18位無形文化保存者作品。 包括「人間國寶」洪平順老師的廟宇彩繪作品,開創彩繪美學新境界;蘇木山與許哲彥的剪黏作品細膩而富動態感;蔡明老師堂的錫工藝珍品;劉鴻林的大木作技術成為廟宇建築的重要支柱。
還有林聰賢的燈籠工藝代代相傳,為宗教文化增添璀璨光芒;張旭輝的鑿花技術;陳明洲與林朝金,以粧佛工藝賦予神像莊嚴神韻,丁宗華更融合多元流派的技藝,推動粧佛創新;顏三泰將傳統藝閣結合現代燈光音效,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吳登興的大型花燈工藝;吳榮的交趾陶創作。
另外,會場還包括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與社團法人雲林金聲順古樂協會,分別以白鶴獅陣與開路鼓演繹傳統表演藝術;蘇仁義則將「轎前吹」與「馬陣吹」技藝帶向新世代,呈現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聯手呈現工藝鉅作。
陳璧君表示,雲林縣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無形文化資產則多達40件,涵蓋11項民俗、6位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13位傳統工藝保存者及10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者,充分展現了雲林在文化資源上的深厚底蘊。
陳璧君說,2024神工傳藝共策劃了6大主題展區:「極」、「萃」、「融」、「塑」、「獻」、「瑞」,每一區都有其代表性。 這些展區不僅展示了工藝技法的極致,也讓大家透過這些作品,理解其背後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內涵。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獻」展區,以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陣容為設計主題,展示傳統表演藝術的動態生命力,包括北港金聲順開路鼓、白鶴獅陣等珍貴的演出裝備,靜態展示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情感,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宗教盛會之中。
陳璧君進一步指出,文觀處除歡迎大家來欣賞《雲林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特展》,文觀處也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海上來的光-雲林媽祖文化古物特展」,以媽祖信仰為核心,超過40件雲林縣珍貴的古物文物展示,讓大眾了解媽祖信仰在全球的深遠影響,展期至114年2月23日,邀請全國民眾來趟文化洗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