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4, 10. 25 PM 22:37 Fri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2024, 10. 25  Edit this Page


第三屆佳葉龍茶(GABA茶)評比
台灣茶協會理事長張富欽推優質的佳葉龍茶


【記者李光曜/南投報導】佳葉龍茶(GABATEA)在日本創始由津志田博士首先發現,大森正司博士則是首位進行佳葉龍茶人體實驗的學者,他提出了長期飲用會有降血壓的效果,在日本引起一陣保健風潮,此款茶喝起來很順口,所以日本人稱為「順口茶」,又因喝了這種茶令人精神充沛,日本人又稱為「打氣茶」。
日本發展佳葉龍茶技術後,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就將該技術引進臺灣,2004年開始在國內推廣,經多年逐步改良研究,發現使用烏龍茶類(文山包種茶、高山茶、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效果很好,除了能改善品質,增加果香味,提高消費者接受外,也保有足夠GABA含量。
茶改場指出,GABA烏龍茶熱泡、冷泡皆宜,熱泡帶有烏龍茶果香風味,冷泡則有胺基酸的甘甜風味。

台灣茶協會理事長張富欽表示,台灣茶協會自2020年舉辦首屆佳葉龍茶(GABA茶)評比活動以來,今2024年邁入第三屆,經茶改場與茶農們辛苦努力了20多年已在臺灣生根的臺灣佳葉龍茶(GABA茶),品質提升並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睬。
評比方式與一般優良茶比賽不同,採取在全世界都被廣泛認可的定量描述分析與消費者試驗等兩種專業的感官品評方法。
分數達標者可分獲得五、四、三星獎。

佳葉龍茶並非特殊茶種,而是一種製茶技術的改良,台灣茶類包括綠茶、烏龍、紅茶等,只要茶菁在製造過程,透過真空發酵「厭氧處理」的製程,都會產生高含量之γ—胺基丁酸,只要具備γ—胺基丁酸(GABA)含量須達150mg以上/100g成品茶乾,才能稱為「佳葉龍茶」根據國內專家學者經多年的研究,已證實佳葉龍茶中之γ—胺基丁酸,主要是由茶菁鮮葉中原來存在之麩胺酸轉變而來,丙胺酸則是由天門冬胺酸轉變而成,非外在人工添加之化學成分,所以是純天然的茶葉新製品。

佳葉龍茶(GABA茶)評比記者會,由太極茶學院院長張淑貞帶領茶藝師蔡白梅、張彩蘋、盧貞云,沖泡優質的佳葉龍茶讓來賓品嘗。

此種臺灣首創之評比方式,期望用客觀的方式,挑選出具有良好感官特性及受消費者喜愛的佳葉龍茶。
因為佳葉龍茶製法可以製成GABA綠茶、GABA烏龍茶及GABA紅茶等,只要每百克乾茶之GABA含量可以達到150mg以上的檢測量就可以稱之為GABA茶。

所以,只要是送件評比的茶葉(以20斤為一點計件),經檢測無農殘以及每百克乾茶確有GABA含量150mg以上就可以具有參加評比的資格。
本次GABA茶評比方式,更特別的是採取之評分方式與一般優良茶比賽不同,首次採取在全世界都被廣泛認可的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DescriptiveAnalysis,QDA)與消費者試驗(consumertesting)等兩種專業的感官品評方法。
參與QDA品評團的試驗分析型品評員,挑選對GABA茶各項感官特性看法與打分數標準均一致的8位品評員進行正式評比工作。

消費者試驗部分於台北、台中、南投、高雄等9場次辦理,每個茶樣均有100位以上消費者參與並進行品評之測試。
QDA與消費者試驗兩者分數將以60%:40%比例計分之方式,計算評比送件之茶葉之總分,分數達標者可分獲得五、四、三星獎。
此種臺灣首創之評比方式,期望可客觀的挑選出具有良好感官特性及受消費者喜愛的佳葉龍茶,也表示能在評比中獲獎的佳葉龍茶,就是真正能被消費者喜歡之佳葉龍茶。
希望藉由評比的方式讓茶農有機會透過評比的機制讓自家的優質茶品獲得佳績,喜愛佳葉龍茶的消費者也,可以跟獲獎茶農選購優質的佳葉龍茶。
也希望有更多的茶農先進一起推廣佳葉龍茶。



圖:第三屆佳葉龍茶(GABA茶)評比台灣茶協會理事長張富欽推優質的佳葉龍茶合影。
(記者李光曜/攝)









 

 
  綜合新聞


南投縣衛生局以「創新的南投縣智慧健康雲」
勇奪2024第八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夥伴共創獎


第三屆佳葉龍茶(GABA茶)評比
台灣茶協會理事長張富欽推優質的佳葉龍茶


探員回來了!Ingress城市遊戲體驗
解鎖臺南超夯美食任務


嘉大資管系培育AI人工智慧創研人才
獲信賴眼科及美粧音樂中心捐贈經費


日本島根雲南高校生來台推廣自己種植新米
展開一系列文化與農業交流活動


孔廟商圈自備加碼活動圓滿落幕
臺南減廢日響應店家持續優惠


南市義消金榜題名5人高中消防特考變身「火神」警消

日本群馬「高崎祭」在台南大遠百登場
黃偉哲力邀體驗道地日本文化及飲食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