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陶藝大師沈昆川天目釉彩風華再現 孟焦畫廊王正雄表示淬鍊奇幻流動釉彩多彩天目瓶
【記者廖武龍台北報導】淬鍊奇幻流動釉彩-沈昆川天目創作展陶藝家不同的風格作品展現不同的態度,不同的風格造就天目釉的多彩。
沈昆川四十年來潛心投入天目釉的配方及燒製方法,他善用各種氧化物於天目配方中,使天目釉變得多彩多姿,而上釉技巧堪稱一絕,為了使茶葉更香醇,他更挑戰難度很高的在每支茶壺內施以天目釉。
近年他更不怕失敗率很高的把大陶瓶、大陶盤上施以天目釉。 曾獲第一屆國家工藝獎,多次台灣工藝競賽,日本亞洲工藝獎及數十次天目釉個展。 立法院以他的作品贈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臺大醫院亦珍藏他的作品"多彩天目瓶",並無限期陳設於景福通道,也因此吸引了大陸及台灣的藏家對他作品的珍藏。
璀璨星點的結晶,變幻莫測的釉彩,如將宇宙浩瀚星空盡收盞中,這就是天目釉迷人之處。 曾在中國宋元時期蔚為風潮,千年來,讓許多文人雅士趨之若鶩,也讓台灣陶藝家沈昆川著迷不已。
「天目」原是日人對含氧化鐵黑釉之通稱。 相傳古時浙江天目山上,寺中僧侶日常起居,多用建陽窯生產的黑色茶盞。 日本僧人訪華遊歷至此,對這墨色茶盞愛不釋手,因此臨行獲贈數點茶盞誌行。 為了紀念天目山的發現,乃將這黑色茶盞稱為「天目盞」。 流傳至今。
「天目釉」以其釉彩之變化,有「油滴天目」、「兔毫天目」、「玳瑁天目」等諸品,而其中最貴重者,為「曜變天目」。 究其成因,乃以釉藥中氧化鐵之成分,於高溫燒造時釋出氧氣,生成氣泡;氣泡破後,其凹陷處堆釉成彩,乃形成多層次之釉色。 「曜變天目」變化多彩,燒造艱困,是以成品難能可貴。
沈昆川老師長年研究「天目釉」創作,認為藝術的本質,不應一味追求古人的技法或釉藥的模仿,而在於海闊天空,將作品達到最美好的境界。 是以能否稱作「天目釉」,真正條件是配方中要有適量的氧化鐵,沒氧化鐵的配方皆不應稱為天目釉。 又有創作者認為天目僅限於茶碗,獨有沈老師把氧化鐵在高溫時的多變性及它的美感當成創作的素材,應用到各種作品上。 這求新求變的創作精神,成就沈老師的不凡。
圖:沈昆川天目創作展釉彩風華再現作者現場與觀眾交流。 (圖記者廖武龍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