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5, 7. 28 PM 15:09 Mon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2020, 12. 28  Edit this Page


侯勝博口腔癌預防 潰瘍2周不痊癒 趕緊就醫

記者黃淑芬台北報導很多人都知道吃檳榔跟得口腔癌之間的關係,但是要戒掉已經成為習慣的癮頭真的是很難的。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邀請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侯勝博主講『頭頸健康・快樂生活』,指出口腔潰瘍2周不痊癒就應趕緊就醫。

口腔癌是指口腔內部出現惡性腫瘤的疾病,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
口腔範圍包括:上下唇、牙齦、頰黏膜(臉頰內襯)、臼齒後區、顎部、舌頭前三分之二。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好發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上皮組織,不耐燙也不耐辣。
正常來說,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當黏膜因過熱或摩擦而受傷時,表層細胞會自動脫落且迅速修復。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值得注意的是,檳榔可說是引起口腔癌的罪魁禍首!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檳榔本身的檳榔鹼、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再加上食用檳榔時常加上石灰等添加物,使口腔黏膜不斷受到刺激。

衛福部曾經做過調查,以各縣市做區分,了解成年男性嚼食檳榔的比率,發現東部及中部以北的區域比率較高,這些地方也是罹患口腔癌的危險區域,戒除檳榔才是遠離口腔癌的最佳方法。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口腔內有無法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兩個星期
口腔內部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
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白斑或紅斑
口腔內或附近出現莫名麻木感、疼痛、觸痛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舌頭的活動受到限制
頸部出現無痛腫塊
咀嚼或吞嚥時感到困難
咬合位置發生變化
早期發現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那麼平常有什麼自我檢查的方法呢?平時可以利用刷牙的時間,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觀察有無異樣外,也可以用手觸摸,重要的是觀察黏膜顏色、是否有潰瘍、出現不明硬塊。

首先觀察臉部是否左右對稱,檢查目標包括皮膚及上下顎骨。
口腔癌可能造成顎骨的局部性腫大,甚至有顎骨知覺異常、牙齒動搖的情況,使臉部輪廓出現改變。

皮膚表面也須留意膚色是否改變,突出的地方如痣或腫塊是否變大或增厚。

可用觸摸的方式觀察兩側有無硬塊,包括頸部各區大於兩公分之淋巴結群。

醫生會先以目視或觸診的方式觀察口腔黏膜,了解是否有病變的徵兆,若懷疑有口腔癌或癌前病變應進行組織切片檢查,藉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

一旦確診為口腔癌,須透過一系列的檢查瞭解癌症情況,確定是否僅有原發病灶或侵犯其他器官的可能,如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造影、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全身正子檢查等等。

口腔癌的預防除了避免接觸檳榔、菸、酒等危險因子外,平時更應該養成自我檢查、定期篩檢的好習慣。
記得哦,平時若發現異樣,或有超過二星期以上仍未癒合的口腔病變,應立即就醫檢查。

臨床上也發現許多從不使用「香檳酒」的民眾得口腔癌,這些患者最大的共同點為「牙齒出問題」,包括不適合的假牙、長歪的牙齒、口腔衛生習慣太差,甚至遭受某些特殊的病毒感染,都會使口腔黏膜的再生發生異常,導致新長出來的細胞「走歹路」,因而導致罹患口腔癌。

然而從吃檳榔到罹患口腔癌需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因此許多患者也問:「醫師,我戒檳榔好幾年了,為什麼還會得口腔癌?」這個答案很簡單,只要當口腔受到慢性刺激,就會容易使口腔內的黏膜產生癌前病變,包含紅斑、白斑、疣狀增生等,若置之不理,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癌化變成口腔癌。

也有民眾自豪「我吃檳榔這麼多年都沒事,肯定不會得口腔癌啦」,其實並非沒事,只是還未出事,因細胞癌化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若有吃檳榔習慣的人看到這裡還不願戒掉,那將來肯定是口腔癌候選人。


小檔案

侯勝博教授為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任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國際外科學院院士、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員、訪問教授、孫逸仙癌症中心耳鼻喉科主任、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創會理事長、第一屆理事長、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創會理事長、台灣顱底外科醫學會第四屆理事長、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第七屆監事、國民健康局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委員、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副教授,現任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新光醫院全方位口腔癌防治中心主任、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理事長、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具有頭頸腫瘤專科醫師、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證照,專長於頭頸部腫瘤、頭頸癌手術、口腔癌手術、顱底手術、鼻竇、喉及顱底內視鏡雷射手術、口腔癌篩檢、鼻咽癌篩檢、分子生物學篩檢、一般耳鼻喉科學等領域。


圖: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侯勝博主講









 

 
  綜合新聞


世界肝炎日 新北呼籲毛寶貝需要定期健康檢查

貢寮場海洋音樂祭 原創與人氣卡司共鳴海岸 壓軸預告「河海音樂季」最終場8月登場

中和區公所表揚23位模範父親

新北榮服處、社會局、衛生局 攜手推動「安心御老照護網」

泰山青社宅今年底完工 侯友宜:將招租210戶

桃園市榮服處「愛的傳遞-夢想全壘打」系列活動真溫馨

2025山神獸策展營 16位小小策展人宗博館綻放夏日光芒

南投縣警察局南投分局辦理社區治安會議
鄉親響應踴躍


南投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成果發表會隆重登場

WBSC世界盃少棒錦標賽開打
黃偉哲邀全台球迷為球員加油打氣並感受台南的魅力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