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
減少農藥污染紛爭 花蓮縣府籲請農友作好防護措施或朝友善有機耕作
【特派記者蘇進炎報導】花蓮縣農業發達且農田林立,農耕土地面積地約四萬六千餘公頃。 當行走鄉間時,常可見為事農業生產之農友施灑農藥或防治資材,但也因而常衍生諸多紛爭。 近年花蓮縣有民眾透過縣長信箱或一九九九服務專線,就有關鄰地農田施灑農藥進行投訴。 縣政府呼籲,農地施灑農藥行為雖然不是法令所禁止,但農友在施灑生產相關資材時,除了應確切遵循產品標示記載使用及自身穿著適當防護外,也應採行適當防範措施或設備,以避免污染鄰田或造成居家鄰里紛爭。
花蓮縣徐縣長表示,推動聯合國十七項永續指標已是時代潮流,以「永續農業」做為政策推動方向,將花蓮打造成為臺灣的有機首都、綠洲城巿一直是縣政府政府努力的目標。 也因此,配合中央推動國內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之際,縣政府成立臺灣首間「有機農業促進專案辦公室」,爭取資源輔導農友投入有機、友善的生產模式之外,也規劃定期辦理「有機農業國際論壇」及「有機月旦講堂」。 此外,為加速推動農友落實合法化、合理化、合時化施藥,縣府也努力於110年7-12月試辦農藥購買實名制政策推動期間之初,積極輔導農藥販賣業者安裝啟用POS系統(PointofSale;銷售時點信息系統),於當年度7月底即率先本島各縣巿完成達成率100%安裝啟用。
農業處長陳淑雯說明,中央推動化學農藥十年減半計畫,「十年」將於117年到期,為達到減半用量配套措施之一也刻正研擬推動「植物醫師法」。 本縣目前已有吉安鄉農會及瑞穗鄉農會各有一位駐場儲備植物醫師輔導農友,111年縣府也積極協助鳳榮地區農會及光豐地區農會爭取各派駐一位植醫,其目的皆是希望結合植醫專業輔導農友合法、合理、合時的使用農藥,更進一步能協助輔導轉以友善、有機耕作模式。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說,國內常見相鄰的農田可能因為農藥施用過程不當或是風力、風向影響,造成農藥飄散形成鄰田污染或導致民眾嗅覺不適等,為減少農藥在施用時的飄散污染,可藉由隔離綠帶及病蟲害整合管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簡稱為IPM)加以實現。 是在農業經營系統下,利用多元化之防治方法控制有害生物族群,主要原則有三:一、將有害族群維持控制,而非趕盡殺絕;二、儘可能採用非化學製劑防治法;三、非用之時慎選藥劑,將藥劑影響降至最低。
周黃所長表示,農友如要防止鄰田汙染,可在田區周邊設置緩衝區,種植高莖密葉綠籬(高度150cm)或是搭建圍網(孔隙一mm的PE布)防護,噴灑藥劑時務必依照農藥仿單標示使用,噴嘴加裝防護罩降低農藥飄散及在適合噴施的氣候條件下噴灑農藥(風向為吹離田區周邊,以倒退走方式由背風方向施藥)。 此外,購買防治資材時請配合農藥實名制,倘如發生農作物農藥殘留不合格時,還可協助釐清是否為鄰田污染等責任歸屬。 農友如有相關施藥或整合性管理(IPM)等技術指導需求,可洽當地儲備植物醫師或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協助。
圖說:花蓮縣府籲請農友作好防護措施朝友善有機耕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