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聞網
  PACIFIC DAILY NEWS 2024, 10. 24 PM 18:21 Thursday  臺灣‧台北
首頁新聞版面焦點新聞北台新聞綜合新聞綜合外電 Login
 
您現在位於 - 綜合新聞

  2022, 3. 2  Edit this Page

桃市府以「從簡、從優、從寬、從速」4大原則 落實就業輔助及紓困計畫,讓青年安心就業

【記者廖建智/桃園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2)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勞動局「桃園市青年紓困補助方案及青年就業分析」專案報告後表示,桃園每年平均求才13萬人,求職者約8萬人,市府媒合6萬多人順利就職,總媒合率約86%,尤其青年媒合率近9成,每年平均協助2萬2,000位青年順利踏入職場。
此外,桃園升格後的首度就業保險投保薪資也從2萬7,000元起,成長至今(111)年3萬1,500元,7年來成長15%以上,逐漸克服所得停滯問題,讓青年走入社會的第一哩路獲得充分支持。
鄭市長強調,疫情2年期間,市府不僅重視青年就業及紓困議題,未來也將持續積極以「從簡、從優、從寬、從速」4大原則,落實各項就業輔助及紓困計畫,讓青年安心就業,追求人生的幸福。

鄭市長指出,為了降低失業率,市府各局處推動相關就業輔導方案,包括:青年局推動以青年創業、培訓、育成為主的青創業務,開設教育訓練班,協助青年進入職場;農業局推出青農培訓計畫、協助申請相關補助;經發局協助青年創業貸款,並提供創業諮詢服務;教育局則可研擬結合語言學習補習班,鼓勵青年培養第二外語,開拓就業市場;原民局未來則可加強原住民族職訓補助、證照取得等協助,提高原民多元就業機會,希望以多元輔導方式,穩定市民就業。

勞動局長吳宏國表示,市府推動青年紓困就業方案,包括「青年尋職津貼」登錄報名先領2,000元尋職津貼,求職1至3月每月發給1萬元,總計最高可領3萬2,000元。
截至今年2月23日止,市府已補助4,650名青年請領尋職津貼,共計4,975萬元;「青年就業獎勵」方案,青年穩定就業滿90天,發給2萬元就業獎勵,持續穩定就業180天再加發1萬元,合計最高發給3萬元就業獎勵。
截至今年2月23日已補助5,749名青年請領就業獎勵,共計發出1億4,437萬元。

吳局長也談到,全國首創「青年安薪就業讚」則是協助設籍桃園市且未滿30歲的高中職以上畢業的待業青年就業,經媒合穩定就業滿3個月獎勵9,000元;滿6個月再獎勵1萬2,000元,最高可核發2萬1,000元。
自去(110)年1月至今年1月31日,累積成功媒合7,544人,核發金額7,464萬9,000元,並以工業及製造業、服務業為主要媒合行業。

吳局長提及,青年紓困訓練獎勵計畫,包括「青年技術士證照獎勵」鼓勵參訓青年考取甲級技術士證照,可獎勵2萬元,考取乙級技術士證照獎勵8,000元,最高可獎勵2萬8,000元。
近3年平均補助考取人數逾1,500人,且去年以資訊、電子儀錶類別申請為最多;「青年自主學習方案」青年參訓補助每人每年最高補助5學分,每學分以3,500元為上限,最高補助1萬7,500元。

吳局長表示,勞動局因應疫情,推出「產業新尖兵計畫」及「青年職前訓練學習獎勵金」,其中「產業新尖兵計畫」補助青年免費參加「五加二」政策性產業訓練課程,每人最高補助10萬元訓練費,並於訓後協助就業輔導。
去年8月至今年1月開設35班,提供1,225個訓練額度;「青年職前訓練學習獎勵金」則是鼓勵青年於疫情期間參加職前訓練,精進技能,最長獎勵12個月。
參加「五加二」產業政策課程每月核發8,000元,最高可領9萬6,000元;其他產業課程每月核發3,000元,最高可領3萬6,000元。

吳局長也指出,去年下半年本市失業率為4.0%,六都排名第三,在疫情影響下,失業率仍持平、沒有上升,顯示本市防疫期間辦理各項就業紓困及輔導就業有其成效。
此外,桃園自109年至去年疫情期間,勞動力人口逆勢增加5萬人,去年下半年勞動參與率更達到61%,排名六都第一,亦高於全國平均59.03%。
市府將持續協助對接中央紓困方案,持續推動桃園青年就業促進方案,協助青年發展。










 

 
  綜合新聞


國軍宜蘭財務組邀宜蘭軍友站宣導軍友四大服務工作

歐長坤「一碗人情」鶯歌陶博館現秋冬療癒暖意

榮民鄭金旺爺爺歡度106歲 基隆市榮服處溫馨祝壽

花蓮榮家歡慶第46屆榮民節

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爆發

中彰榮家與榮總辦理「攝護腺檢查暨健康講座」活動

海山警協助迷失老人返家 籲家屬申請愛心手鍊防走失

宜蘭軍友站出席宜蘭市公所「與徵屬有約-新兵入營座談會」

10月26日野柳漁港萬里蟹特賣會延期辦理

慶祝榮民節 彰化縣榮服處表彰退役袍澤及榮欣志工貢獻









 


 
社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八號六樓之一  總機:(02)87911588(代表號)
太平洋新聞網版權所有 © 2002 pacificnew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